為了增進此網站功能,我們將在您的裝置上傳送Cookie功能;當您繼續瀏覽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已經同意使用Cookie。相關詳細規範說明,請參閱下方的隱私權政策Cookie政策連結。

我知道了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系統維護公告

本網站訂於2024年5月2日中午12至13時進行定期維護,如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中國產能過剩影響歐盟產業

中國產能過剩影響歐盟產業

撰稿人: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更新日期:2024/04/16

中國產能過剩影響歐盟產業

來源:L'Echo

駐地媒體L'Echo本(113)年4月13日報導,中國經濟復甦速度低於預期,國內消費需求放緩,加上大規模投資及補貼政策推動國內產能,導致各種產品供過於求,並湧入歐洲市場,目前自中國進口之電動車、太陽能面板及風力渦輪機等產品正充斥歐洲境內港口及倉庫,恐衝擊歐盟相關產業,正引發歐洲各界人士之擔憂。

 

荷蘭ING集團經濟學家Charlotte De Montpellier表示,2024年中國為實現經濟成長率5%之目標,出口至歐盟之貨品量將繼續增加,許多歐洲產業正被中國業者所取代,帶來巨大衝擊。

 

比利時列日大學地緣政治學者Michel Hermans指出,有關中國產能過剩對歐洲企業之衝擊,必須將歐洲業者區分為在中國設有產線之歐企(如福斯汽車之電池事業群)以及僅於歐洲發展業務之歐企,前者或可藉由在中國之布局尋求平衡點,後者恐將面臨破產風險。

 

該報導另分析歐洲境內太陽能面板、風力渦輪機、電動車、電動車電池、藥品和塑膠等產業,遭受中國產能過剩之衝擊:

(一)太陽能面板: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資料顯示,中國目前擁有全球80%的太陽能面板產能,並打算在未來幾年內新增 500 GW產能,續鞏固其市場優勢地位,另一方面,歐盟對中國太陽能面板之依賴程度達97%,隨著中國持續擴大產能及整合上下游供應鏈,與其他競爭度對手之價格優勢也在持續擴大。

(二)電動車:中國透過與外國業者合資或獨立發展等方式,已成為電動車產能之主宰者,同時亦推出傳統化石燃料車進軍歐洲市場,惟提升市占率除需提供足夠汽車數量外,尚須建立品牌形象、完善的售後保障服務等,中國汽車業者仍需時間以在歐洲市場取得成功。

(三)電動車電池:依據諮詢業者CRU集團之研究,由於中國政府補貼政策,2023年中國產量已達到1,500 GW,為其國內需求量之兩倍,2030年中國產能將翻倍,與實際需求之差距將進一步擴大,如同太陽能面板,產能過剩問題將外溢至歐洲市場。

(四)風力渦輪機:2023年中國風力渦輪機產能比前一年增加 66%,目前已占全球60%產能,全球前 15 家渦輪機製造商有10家是中國企業,可預見未來幾年的市場競爭將會加劇,為避免市場不公平競爭,歐盟執委會已針對可能接受補貼的中國風力渦輪機業者展開調查。

(五)藥品:目前歐美使用的大多數原料藥,高達 80% 係來自中國和印度。中國在成為非專利藥品(學名藥)和原料藥的主要生產國後,現正將注意力轉向創新療法,尤其是癌症創新療法,相關資金投入穩定成長,也與越來越多製藥巨擘展開合作,2021年製藥業者BeiGene成為首家獲歐洲藥品管理局批准之中國業者,雖中國製藥產業對歐洲市場之威脅尚未如其他產業嚴重,但已迫在眉睫。

(六)塑膠:2023年中國啟動至少20家石化廠,並利用廉價的俄羅斯石油,生產包括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各項石化產品,傾銷至歐盟等外國市場,以至於歐盟執委會於本年4月初公告將針對中國進口之PET實施反傾銷稅。

 

該報導指出,歐盟正面臨能源轉型及保護境內潔淨能源產業之兩難,一方面中國產能過剩導致出口至歐盟之太陽能面板、風力渦輪機及電動車等產品價格大幅降低,有助降低能源轉型成本,但同時也對境內相關業者之產品形成排擠效應;另一方面歐盟倘對前述中國製產品充斥歐洲市場毫無作為,長期將對歐盟產業帶來損害。歐盟產業正面臨激烈競爭及轉型困境,而決策者亦面臨前述兩難困境。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