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進此網站功能,我們將在您的裝置上傳送Cookie功能;當您繼續瀏覽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已經同意使用Cookie。相關詳細規範說明,請參閱下方的隱私權政策Cookie政策連結。

我知道了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加州希望通過將二氧化碳注入地下來對抗全球暖化

加州希望通過將二氧化碳注入地下來對抗全球暖化

撰稿人: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更新日期:2022/08/10

加州希望通過將二氧化碳注入地下來對抗全球暖化

倡導者稱,通過捕捉從煉油廠、發電廠及其他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然後將其強制儲存在地下深處,可在開發替代能源的同時減少化石燃料的排放。氣候專家稱,此為一項新興技術,可防止數十億噸溫室氣體進入地球大氣層,隨著加州設立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環境官員稱若無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難實現碳中和,加州官員準備完成一項依賴 CCS 技術的州級氣候計劃,惟若干環保人士正在敦促官員放棄此想法,渠等稱 CCS 並未幫助加州擺脫化石燃料,實際上反而會增加石油產量。

 

石油產業發展CCS具優勢,碳捕捉項目不論是技術開發還是項目前期基礎設施本身,都需要巨額資金的投入,並且項目回款週期較長,石油產業開發CCS技術將捕獲的二氧化碳注入老化的油田,將更多的石油從地下擠出,既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響應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及碳減排要求,亦能提高原油採收率。對於石油巨頭入局碳捕捉的動機是否單純,以及通過這些項目能達到的實際減碳效果,仍尚有爭議。反對人士如中央山谷空氣質量聯盟(Central Valley Air Quality Coalition)執行董事Catherine Garoupa White 稱倘加州欲盼實現化石燃料的公正過渡,不應使用將捕獲的二氧化碳注入老油田之方法。

 

加州為氣候變化的全球領導者及美國最大石油生產州之一,有關如何部署CCS技術仍有眾多爭論。監管機構已考慮十多項 CCS 提案,有關如何將數百萬噸二氧化碳儲存於加州中央山谷(California’s Central Valley),推薦的提案要求在未來二十年內將超過 2.2 億噸的碳排放量儲存在地下,不止一項提案提議將提高Kern郡的石油產量。 倚賴石油產業發展CCS技術可能難達加州州長Gavin Newsom 於 2045 年結束加州所有化石燃料開採之目標,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將於今年秋天決定最終計劃。

 

若干人士認為加州無其他方法可以實現其氣候目標,州法要求加州於 2030 年前將排放量減少至較 1990 年水平低 40%,並於2045 年實現全州範圍內的碳中和,等同人類活動釋放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同等於通過科技技術從大氣中去除的排放量。

 

儘管加州鼓勵以電動車替代汽車,加快從化石燃料向再生能源的過渡期,支持者表示仍須碳捕捉與封存共同抵消排放。州氣候計劃亦要求到 2030 年在大多數州煉油廠安裝CCS技術,以努力控制排放,同時滿足當地對汽油及柴油的需求,另須花費數十億美元安裝吸收碳排放的設備,並建立到中央山谷的管道,地震帶問題亦成為隱憂。

 

儘管國際氣候機構已敦促在全球擴大 CCS 系統,聲稱此為控制全球暖化 2 攝氏度以下的關鍵工具,惟該技術的運用一直延滯。自 1996 年第一個CCS 設施在挪威開始運營以來,全球僅部署 26 座設施, 這些設施每年約隔離 4000 萬噸碳排放,與國際間預期的 17 億噸碳排放量相差甚遠。

 

提高能量的主要挑戰之一為捕捉及加壓二氧化碳所需的設備成本,以及將材料運輸到儲存地點的運輸問題。 根據史丹佛大學2020 年發布的報告分析加州具有70 多個潛在的二氧化碳捕捉地點,大多數設施集中在洛杉磯或灣區,須建設 100 多英里的管道方可到達中央山谷,專家稱中央山谷為加州最安全的碳排放儲存地區,最不易受地震影響。

 

目前有兩種最可行的途徑提供CCS 項目資金,大規模的政府補貼及與允許私營企業與生產原油的公司聯合提供。根據全球 CCS 研究機構(Global CCS Institute) 2021 年的報告,美國 12 個大型碳儲存設施中有 11 個使用捕捉的二氧化碳進行石油生產。加州參議員 Monique Limón (D-Santa Barbara) 刻正發起一項法案禁止在加州使用碳儲存項目生產石油,渠認為如果使用碳排放來提高石油產量,加州將更難實現其氣候目標。

 

其他批評者指出,CCS 技術對於減少煉油廠所造成的環境危害無濟於事。儘管該技術可以去除二氧化碳,但它不會消除煉油廠排放的致癌苯、形成煙霧的氮氧化物或微粒污染。Communities for a Better Environment的組織者Alicia Rivera稱,儘管溫室氣體排放量有所減少,但居住在南灣及海港地區煉油廠附近的洛杉磯地區居民將繼續受有害污染影響。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